第(1/3)页 这次试训,持续了近两个小时。 等送走易建连,陈宇一帮人便来到会议室,开会讨论试训的结果。 “他身体天赋不错的。”吉姆·博伊兰率先开口道。 28公分的大手,110公斤的体重,站立摸高282,原地弹跳76公分,助跑最大弹跳接近90. 放在任何一届新秀里,也是水准之上,达到优秀程度。 当然,在美国,每年都不缺这种天赋的球员,很多很多。 所以体测只是基础,很多东西要综合来看的。 博伊兰在又夸了他几句足够灵活,转身敏捷之后,直接挑起了毛病:“他动作速率比较慢,技术动作衔接不够好,看起来有些僵硬。” 他顿了一下,才找到了一个精准的形容方式。 “就像看录像带的时候,卡帧了一样,对,就是这个感觉。” 他播放了一下试训录像,指出其中一些和罗宾逊的对抗过程进行佐证。 斯凯尔斯附和道:“我也有这种感觉,陈,他是不是接触篮球训练太晚了。” 按照斯凯尔斯的经验,这种问题往往会出现在那些接触篮球晚,没有打好基础的球员身上。 职业运动嘛,也是个童子功。 柔韧性,协调性这一块儿,真的需要从小就开始练。 陈宇点头:“按照他真实年龄来算,他15岁才开始接受篮球训练。” 他小时候身高异于常人,但父母都不是职业运动员,并不希望他往篮球去发展。 “那是挺晚的。”斯凯尔斯恍然大悟,道:“如果他尽早接触训练,他的能力会更好的,不过嘛,你有办法的。” 能用一个赛季,在比赛间隙,让诺维茨基练出高难度单脚后仰跳投,这种极度考验协调性的投篮方式,足以说明陈宇团队的训练能力有多强。 所以有问题,接触篮球晚,不是没有改进的可能性。 又讨论了一会儿,布莱恩又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:“那定位呢。” 易建连也有刘玉东,这些大量中国内线球员一样的问题。 他现在的主要得分方式是低位的转身跳投,还有中远距离的外线发炮,偶尔可以凭借身体素质冲击篮筐。 在CBA,这些都是优势。 可是到了NBA,这些优势不一定能继续成为优势。 而他这种打法的缺点也开始暴露。 上肢力量不强,无法像传统内线球员那样,通过靠打推进,力量对抗的方式,高举高打的接近篮筐得分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