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九十五章:周县寻阵-《摘古》
第(2/3)页
“零与一之间,就没有零点一、零点二么?”
昏暗中,人儿玉臂轻轻挽上夜执阳脖颈,听夏清读说到这儿,夜执阳要是再不懂,可真就太蠢了。
“这种事儿要定时定量,我实在是不好把控啊!”
……
一夜好眠,吃过早餐,三辆轿车便从别墅区驶向长安西南方向的周县。
周县文物局对于西骆水库边山背坡的八童望灯阵,管理的并不多,除了在进入洞葬的通道上安了三道铁门,要说有人保护,也就是水库的管理员一周去背坡瞧上一眼。
文物局没在这处洞葬遗址上花费太多精力,不是完全没道理。
其一、八童望灯阵与汉薄太后陵在明面规格上就存在巨大差异,薄太后陵为封土墓,陵墓底边长173米,宽140米,顶边长55米,宽40米,高约24米,这一尊明晃晃的大墓摆在白鹿原上,看着就气派,反观八童望灯阵就像是后娘养的,只能找个山洞借葬一下。
第二、八童望灯阵的祭祀风格太过模糊,就算夜执阳以及老教授们猜测这可能是一处血祭之地也不行。
血祭这种古老的祭祀活动,在大周时代极为盛行,《周礼》中有记载说:“以血祭社稷”。至于血祭的方法,大清文人金鹗在《求古录》中解释道:“血祭、盖以滴血于地,如郁鬯之灌地也。”
郁鬯指的是酒,简单来说,血祭就是把用来祭祀地神的血盆聚在地面上,血液很快就渗透到地下,人们认为这样可以与地神沟通祈福。
以此来想,周县在地缘位置上倒是和大周极为接近,奈何无论是服侍发髻,八童望灯阵都与大周风格毫无关系,若再用血祭猜测到其他朝代,那就更是笼统得没边儿了。
这里涉及两种说法,人殉制度和活人祭祀。
活人祭祀的高峰期是在殷商时代,春秋战国时代才开始逐渐减少,而人殉制度或多或少、或明或暗贯穿了整个函夏历史。
寻常人听到这两种说法,摸不着头脑的居多,毕竟人殉制度是丧葬制度,而活人祭祀是祭祀制度,二者看起来关系不大,可联系是…人殉也好、人祭也罢,这两种风俗制度都没有拿人当人看。
拿最近的说,上世纪五十年代,为了给十四世达什么的念经祝寿,下密院全体人员需要念忿怒十五施食回遮法,藏省地方权力部门给热布典头目写了这么一封信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