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十一章 血战靖虏卫 兵临固原城-《改变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随着宁德他们打下了宁夏中卫、靖虏卫,这里的情况日益紧张了起来。大批的溃军逃进了兰州,街上的治安情况也越来越不好了。威武将军派出来的巡逻队,每天都要在街上杀几个闹事的大顺军溃兵。

    很快的小小的兰州,就聚集了四万多人,这里面有一多半儿的是原来的饥民队伍。现在溃逃到这里,没有饭吃,他们不出去抢也不行。可是兰州的粮食也有限,也管不起这么多军队。总之这里面的是一团糟,将情况报告了给固原的果毅将军。果毅将军也没有回来任何信息。

    其实固原的果毅将军哪还顾得了他们。窑岗的大军已经兵临城下了。

    柳成潢和刘云他们分手后,带兵直奔西南,在平凉以北,反向奔西北,没有管平凉,直接沿着山谷比李魁他们晚一天到了固原城下。

    到了固原,急脾气的李魁反倒不着急了,他知道固原是第一阶段任务的最后一个目标了。他也知道固原可是不好打,不然陈玉峰欧阳先生也不会安排两面夹击固原的方案,特别是他们没有带重炮。所以他们就在固原前面等着柳成潢他们。

    其实说萧关是汉中平原的北大门,不如说固原是汉中的北大门。秦汉时期萧关就在固原的东南的峡谷中,后来才迁到同心的长城上。

    说萧关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固原。北方游牧民族南下都是沿着河道行进。萧关就是卡在清水河谷上。沿着清水河过了萧关就是固原。

    明朝时为防御元朝势力南侵,先后在北方边境设置了九个重镇,号称“九边”。固原为“九边”之一。固原就是三边总兵治所所在地。

    固原所辖范围为,宁夏府(银川)以南,东起定边营(今陕西定边县)西南,经宁夏宁夏后卫(盐池县)南、同心县北、海原县北、靖虏卫(甘肃靖远县)北,然后沿黄河东岸南伸,至兰州西、洮河注入黄河处附近止,长一千里。全线分东、中、西三路,东路白马城,中路下马房关(同心县下马关),西路兰州都是重要关口。

    经过一千多年的完善整修,固原城形成了一个回字形的特殊城郭。外城已经完全用砖石修盖。西北地区大多数城墙都是用土夯实的,固原城因此更显的不同凡响。

    单说内城,城的周围九里三分,高三丈五尺,垛口一千零四十六座,炮台二十八座。 外城:周围十三里七分,高三丈六尺,垛口一千五百七十三座;炮台三十一座。东城门三道,有名的两道,一个安边门,一个保宁门。 南城门四道,有名者两道,镇夷。西城门两道,日威远。 北城门一道,靖朔。

    李自成占领陕西后,自然不敢怠慢,他委派了一位果毅将军,辖十几万将士,负责这一带的防御。

    此时,守卫这里的果毅将军心里十分清楚,这里的几万兵马是要和这座固原城共存亡了。有不少逃到固原的大顺军官兵都说,窑岗人的火器太厉害了。他们的大炮一炮就能把城墙轰塌,火枪都是可以连续射击的。硬拼有多少人也不够用。因此果毅将军决定采取放窑岗人进城,在城里面和他们混战或许还有一分胜算。应该说果毅将军的策略是对的。这样能多少减少被窑岗人炮火杀伤,混战在一起炮火的就没用了。不过这也改变不了他们的绝对劣势,因为近战步枪对长矛大刀还是没有悬念的。其实窑岗人担心就是他们坚固的城墙,而且是两层城墙,直射火炮在外面没法射击内城。更担心的是他们这里的人数太多,而且地势险要。

    先到固原城下的李魁,几次来到固原城下都是直咋舌。忍不住对下面人说:“乖乖!难怪陈总和欧阳先生让我们等着刘云他们两面夹击固原呢,这固原真的是险要,硬拼不是办法,可是取巧又没处下手。”

    “柳成潢他们带着重炮,我看只有从他们那边用重炮轰开城墙了。”一个手下说。

    “我们在这看着别人打,打完了我们进城?”李魁用鼻子哼一声说,“哼!要是这样,我还不如直接撞死了!”

    -------------

    富士山喷发,日本大地震。--《南宋记忆》进展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