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二十六章 淮安货场-《改变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可是李茂回扬州,还没三天呢,家里的事刚刚安排好,淮安传来消息,范成坤带领的第一批运粮船到了。

    李茂又赶紧来到淮安。

    大船还都在黄淮河的入海口处,由于没有大潮,进不了淮安港,范成坤是在船上放下了一个条小船进来的。

    李茂见到范成坤以后,听说这次来这么多粮食,吓了李茂一跳。他知道,这些粮食不可能一次运回山西,三次运回去就不错了,所以大批的粮食,要有粮仓存放,在大船在海上等潮水进港的这段时间,李茂果断的租下了一处大粮食货场,这是一处专门存放粮食的货场,货场里有一排排的粮仓。

    范成坤和穆义相见还是很高兴的,他们也是分开不少日子,平时天天的在一起,突然分开之后,还很不习惯。不过他们在淮安,一起看见李茂的果断沉稳,都打心里佩服。

    为了尽快的将粮食卸下来,运到粮仓去,李茂提前雇了很多人。这些都是常年吃码头饭的,他们对上船卸货都很在行。

    即使这样,淮安码头能停大船的码头泊位,只有三处,没办法就大船就只能三艘三艘的卸货了。

    在码头上,李茂采用连续作业的办法,卸下船的粮食,不落地直接运到货场的粮仓里。

    到现在,李茂发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,那就是淮安的深水码头太少了,而且人工卸粮食的速度实在是太慢了,尽管雇了两班儿人,日夜不停地卸粮,还是觉得慢的很。

    一直到张知木他们的第二批粮船到了,第一批粮食还没运完。

    张知木他们也是乘小船,先来到淮安码头,尽管晕船晕的腿脚发软,张知木还是来到卸粮食的现场。李茂别的事还没说,就说:“张总啊,现在没办法,卸粮食的速度太慢了。这里的深水码头又少,着急也没用。我在那边租下了一个粮食货场,我们到的粮食一下子也运不走,就先放在这里吧。南方雨水大,弄不好粮食要发霉就坏了。”

    张知木对李茂的安排很满意说:“多亏你在这里,我害怕你赶不回来,这边乱了套呢。”

    李茂说:“我是心理着急,就心急火燎的往回赶。我看张总你还是先看看粮食货场吧。”

    张知木跟着李茂来到货场一看,觉得这是个好大的一个货场,这里的一排排的粮仓,收拾的非常整齐干净,显然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的管理的。

    张知木心想,弄粮食可是个长期的事情,不如买下一个货场,那样的话,再搞粮食就从容多了。问李茂:“这里的货场能买下来吗?”

    李茂没想到张知木这么大的胃口,这可是淮安码头上的一处很大的货场,这可不是一笔小钱能买下来的。李茂说:“这这,这我可没想过。不过张总,这可是需要一大笔银子啊!”

    张知木笑笑问:“你觉得我们是缺银子的吗?呵呵!”

    李茂说:“那是,如果张总下决心了,我就让人问一问,我看他们的生意也不是太好,也有出卖的可能。有了一个货场,我们就方便多了。”

    等陆成祥带着第二批人上岸的时候,张知木说:“陆先生,我们先组织一批船,给开封运去十万石粮食,周王说他们那里今年还是缺粮,顺便到徐州看看他们那里的情况。”

    陆成祥听张知木一下子要给开封运十万石粮食,一愣,可是很快就照办去了。陆成祥心疼好不容运回来的粮食,他知道运到开封的粮食,不会卖出来好价钱,这要是运到杀胡口、大同那就会很赚一笔,但是他知道,张知木的决定,有他的道理,就去安排船去了。

    李茂说:“我和陆总一起办这事儿吧,这里还是我熟悉。”

    安排好船,李茂就要求从大船上卸下来的粮食直接装船,因为四百石的浅船,在水深够用的情况下,可以装到六百石,船家都愿意多装一些,所以每艘船都装了六百石。由于从淮安到开封这一段正好是顺风,等装好几艘船的时候,陆成祥说:“我带着这些船先走,通知周王安排人卸粮食,不然船一起到他们也卸不过来。我也通知我们开封的分店,安排好粮仓,留一些粮食让他们慢慢的卖。”

    张知木点头说:“陆先生想得周到,你先去吧,尽快的回来,这里的事儿更多。”

    陆成祥就带着人,陪着十艘浅船,顺风先去开封了。

    李茂一直托人打听货场是否出卖的事情。那家货场的主人也是淮安的大户,尽管货场的生意一直很不好,也就是勉强的维持,他们压根儿也没想到,会有人想买他们的货场,因为这个货场位置极好,一般是人出不起这个银子的。再说,也就是因为这里的生意不好,就更没有人会出这么些银子,买赔银子生意的。

    当有人问他们,是否出卖的时候,他们都回答说,没准备卖。但是他们说要容他们考虑考虑。李茂得到信儿跟张知木一说,张知木说:“我们还要到附近打听打听别处的地方,不然的话,他们就是同意卖,也会狮子大开口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